学院首页 > 正文

地理科学学院举办课程思政专题座谈交流会

作者:时间:2025-11-04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切实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育人能力,2025113日,地理科学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专题线上座谈交流会。本次会议特别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高莉苹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命题展开深度分享。

 

高莉苹副教授作为首批青海省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省属高校省级骨干教师,长期深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主持多项省厅级思政教育课题,曾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国赛三等奖等多项殊荣,在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融合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功底与实践经验。讲座中,她紧扣“国家为何推进课程思政”这一根本问题,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的高度,系统解读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政策背景与时代意义,强调其是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关键举措。

 

针对地理学科特色,高莉苹副教授围绕“为何要在地理课讲思政”展开深入阐释,指出地理学科与思政教育具有天然契合性,地理课程中的山河格局、资源分布、区域发展等内容,正是承载思政教育的优质载体。在“地理课能讲哪些思政”环节,她结合青海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提出可重点挖掘三类元素:一是生态文明元素;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元素;三是家国情怀元素。

关于“地理课如何把思政讲到学生心里去”,高莉苹副教授强调,思政融入需避免“两张皮”,要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

讲座后的交流研讨环节气氛热烈,与会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踊跃提问。高莉苹副教授逐一回应,建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课程思政素材库,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感染力。

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金鑫在总结中表示,本次座谈交流会为学院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精准指导,下一步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对照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细则,组织教师团队开展教学设计优化、案例开发等专项工作,推动思政元素全面融入地理专业课程体系,培养更多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文字/图片/金鑫

审核/洛加才让



 

 

版权所有:地理科学学院 地址:西宁市城北区学院路 电话:0971-6307616 邮编:8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