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系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系师资简介

 

鄂崇毅

男,博士,土族,1979 年 2 月生,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带头人,青海省千人计划拔尖人才,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第四纪科学研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函评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函评专家。近5年主持及完成国家自然基金两项,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参与各类项目多项。在Quaternary Geochorn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SCI,EI论文二十余篇,核心论文三十余篇。

研究方向: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毛旭锋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青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普渡大学访问学者。入选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青海省高端千人计划和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任教育部科技委委员(环境学部)、青海省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青海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林学会青工委常委、中国地理学会干旱区地理建设分会委员等职。主要从事湿地保护与恢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中科院西部青年学者项目、青海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10余项,在ES&T、Ecol Indicator、《科学通报》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30篇被SCI收录,论文被引用超1000次。担任Rive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Water等SCI期刊客座主编;授权国内外专利15项,获发布地方标准2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8项。

研究领域: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过程

候光良

现任教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入选青海省“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拔尖人才,青海师范大学“12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带头人,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人类演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环境变化与环境考古专业委员会委员,《古地理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盐湖地质与环境实验室客座教授,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寒区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客座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函评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环境变化与人类适应,重点为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与环境演变关系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权威刊物发表6篇,SCI7篇,参编著作4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省科技厅、省社科办项目多项,科研成果多次获奖。

研究方向:自然地理

赵霞

女,1975年出生,副教授,理学博士。2011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同年进入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工作,主要承担本科生土壤地理、环境影响评价、自然资源评价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土资源评价与管理, 目前主持科研项目3项,其中国家自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青海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一项,横向合作项目一项; 参与科研项目2项。近期发表论文3篇,参与编写著作2部。

研究方向:自然地理

巴丁求英

男,藏族,1982年出生, 青海囊谦县人。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学博士。玉树高原牧区发展研究中心发起人之一。研究方向: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其动态决定因子的响应过程,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决定因素。其他研究兴趣包括:生物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机制,本土传统文化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向:生态学

张乐乐

男,1986年出生,河南新安人。2016年于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取得博士学位,地理科学学院讲师。主要承担《全球变化》、《计量地理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和《地图学原理》等课程的教学任务。研究方向为寒区水文与地表过程,涉及青藏高 原气候变化、多年冻土退化及数值模拟、多年冻土区水文过程等相关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和甘肃省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放基金各 一项。在《Advances in Meteorology》《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ience》《地球科学进展》等杂志上共发表科技论 文12篇,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

研究方向:自然地理

崔航

男,1987年出生,河南郑州人,2017年于兰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地理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第四纪冰川地貌与环境变化。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各一项,在《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Quaternary Research》、《冰川冻土》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

研究方向:自然地理

袁杰

男,1989年生,青海西宁人,博士,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系,讲师。目前主要讲授《地理科学导论》、《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近年来依托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省自然地理与环境过程重点实验室,开展环境地表过程与生态响应相关研究工作。先后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目前参与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核心论文10篇(其中EI收录2篇);参编专著1部(中国自然资源辞典-内蒙古卷)。获批青海省2019年第四批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拔尖人才”。博士期间先后获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及优秀毕业研究生等荣誉。

研究方向:自然地理

安福元

男,1981年生,青海湟源人,地球化学博士,地理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教授,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系主任。青海省“昆仑英才.高端创新创业人才”计划拔尖人才入选者。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硕博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主要从事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流域地貌演化研究。曾在青海地质勘查生产单位、中国科学院科研院所、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工作。长期在青藏高原野外一线进行地质地理科学考察,具有丰富的野外实践经历。入选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并承担了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科普宣讲团成员、青海省自然资源博物馆和青海岩土勘察院科学顾问等社会兼职工作。已发表SCI论文15篇,核心期刊论文11篇。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目前主要承担《地质学基础》、《资源调查与评价》、《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线下课程、《青藏地质学基础》网络精品课程等课。

研究方向:地表过程与流域地貌演化

金艳霞

女,1986年生,甘肃定西人,汉族,理学博士。2011年于兰州交通大学获得环境科学专业学士学位;2014年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获得生态学专业硕士学位;2018年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获得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篇,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论文3篇。2019年进入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工作,同年入选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拔尖人才。目前为地理科学学院讲师,主要承担本科生《资源环境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工作。

研究方向:生态水文学

陈静

女,1982年生,吉林大学“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博士,副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后,青海省第十一批学科带头人,“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培养拔尖人才)。近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0项;取得成果鉴定8项;获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排名第一第二);发表文章二十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合著3本,合作专利6个。

研究方向: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研究

张进虎

男,1982年生,汉族,甘肃会宁人,中共党员,博士,副研究员。2008年7月硕士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同年8月到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参加工作。2016年1月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18年12月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球系统科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国地理学会会员。先后主持项目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重点基金1项;作为骨干参与项目7项,其中国家科技成果转化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省列项目3项。成功解决了干旱荒漠区唯一常绿灌木沙冬青的育苗、造林等关键技术难题,提出了沙冬青容器育苗技术规程,并在甘肃民勤退\弃耕地、古浪半固定沙地、景泰固定沙地进行了试验示范,为濒危植物沙冬青的种植资源保护及规模化繁育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曾多次深入甘肃河西戈壁、巴丹吉林沙漠、库姆塔格沙漠、腾格里沙漠开展科考,认真践行地理学野外“发现计划”。先后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2),甘肃省林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2);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篇,合作发表20余篇;合作创造发明专利1项。

研究方向:荒漠化防治及生态水文学研究

戎战磊

男,1987年生,河南开封人,汉族,博士,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拔尖人才,现为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承担《动物地理》、《地质学与地貌学》、《生态遥感》、《数字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科学导论》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为濒危物种保护与气候变化。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子课题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国家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国家第四次大熊猫调查、多个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当前重点开展祁连山地区生态监测和生物多样性调查。累计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研究方向:生物地理学、生物多样性保护

版权所有:地理科学学院 地址:西宁市城北区学院路 电话:0971-6307616 邮编:810016